厚植着英雄谱系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2/3/16 18:05:56

近百年来的沈阳,发生过许多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事件。中国抗战第一枪打响,最后一批日本战犯审判为这场战争画上句号;在法库,一场秀水河子歼灭战拉开了东北解放的序幕;1948年11月2日,沈阳的解放又宣告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有一点毋庸置疑,这些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都是沈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而这也使沈阳成为一座英雄的城市。

梳理英雄谱系,传承英雄血脉,那些红色的印记自然而然走进我们的视野: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这些地方是沈阳红色文化的重要根脉,蕴藏城市繁荣的根基、人民奋斗的“家底”,从这些地方闪耀出的光芒,烛照人心,为我们指引向前的方向。

中共满洲省委于1927年10月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设立的首个最高统一领导机构,是党在东北革命的源头和摇篮。

随着东北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陆续派陈为人、刘少奇、林仲丹、陈潭秋、罗登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周保中、李兆麟等抗日民族英雄都曾是中共满洲省委重要成员,谢觉哉、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亲临满洲省委指导工作。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站在抗日最前线,号召各阶层民众坚决抗击日本入侵者,成为东北地区长达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发起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唯一领导者,并缔造了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满洲省委发表的《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即“9·19”宣言)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十四年抗战的首倡者,也是抗战的最早实践者,该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四年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最早体现。

沈阳北大营旧址陈列馆

枪声在这里响起

修建于1907年的北大营,是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军冲突最初开战地。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时许,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带的一小段,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在一道道“不抵抗”军令下,东北军第七旅的爱国官兵不顾一切砸开了军械弹药库大门,夺取枪支弹药,群请一战。第七旅第620团团长王铁汉听到爆炸声,骑马从家中紧急赶回北大营,开始组织620团进行抵抗。于是,虽然日军对北大营展开猛烈的攻击,但遭到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进攻中,担任第四中队弹药补给任务的步兵上等兵新国六三,被中国军队一发子弹从“右肩穿过他的心脏”,上等兵增子正男头部中弹身亡。

在北大营响起的还击枪声,正是中国人民不屈抗战的先声。

讲武堂旧址陈列馆

抗战名将从这里走来

从1907年初建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停办,在存续的24年间,东北陆军讲武堂不仅与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并称为“四大军官学校”,更为白山黑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军事人才。开国上将吕正操、开国中将万毅、“回民支队”创建者民族英雄马本斋、爱国将领黄显声等,都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

还有满委特科的秘书长赵唯刚,也与东北讲武堂有着密切的渊源。当年,赵唯刚正是以东北讲武堂的教官身份作为掩护,在宿舍里开展隐秘工作的。东北讲武堂也因其中共满洲省委的一个地下活动站的属性,被赋予了永不消逝的红色基因。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讲武堂被迫停办,一个时代的学府就此落下帷幕,但革命的火种却从此崛起。当时,一大批从东北讲武堂毕业的热血将领,在军校解散后纷纷走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阵营,为日后东北八路军和抗日联军注入了强劲的革命力量。像吕正操、万毅等爱国将领,都是在此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沈阳“九·一八”

历史博物馆

牢记那段历史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目前国内外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及东北十四年抗战史的博物馆。

每年在这里举行的“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已成为国家级抗战纪念活动之一,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抗战,了解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屈不挠、不畏牺牲的民族精神。

残历碑是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其外形似一本巨大而残缺的台历,上面布满弹痕。花岗岩贴面作为其碑体,一侧刻有“1931年9月18日”的日历,醒目地刻着“1931 9月小18星期五农历辛未年七十三秋分”等文字。碑面另一侧雕刻着杨仁恺先生题写的碑文,内容为1931年9月18日这天日本关东军突袭沈阳城,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关彤